专注教育规划

博客

0~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

Nov 17, 2018 发布者:

0~3岁,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里程碑,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一般来说,幼儿的语言发展都要经历这样五个阶段:


1.语言基础的建立

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是他最早的发音,在以后的3个月里,婴儿会以各种自发的声音来表示自己身体和情绪方面的状态,比如高兴、舒服的时候,他们会发出“哦”“噢”等声音;而不高兴、不舒服时,则会发出“呒”“嗯”等声音。

当婴儿长到6个月时,会发出一些不具有任何意义的长音,比如“啊……”“哦……”等。当婴儿长到7~8个月的时候,就能发出“妈—妈—妈”“哒—哒—哒”等连续音。

需要说明的是,这时候,不管婴儿发出什么声音,都只是发音机能上的锻炼,在为语言练习做准备。


2.语音和动作的连接

婴儿长到7~8个月后,就能对一些特定的语音做出相对稳定的反应了,比如,如果有人叫他们的名字,他们会回过头来回应,或者用微笑来回应;如果有人对他们说“再见”,他们听到后会摆手,听到“欢迎”则会拍手……所有的这些都是婴儿语言条件反射建立的表现,这就使得婴儿有了与成人沟通、交往和学习的可能性。

婴儿长到9~12个月的时候,就会表现出一定的模仿语言的能力。当妈妈张大嘴说“啊……”的时候,婴儿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张大嘴说“啊……”,这种发音是有意识的,是学习说话的开始。这段时期,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婴儿说话的重要性。不要以为婴儿听不懂,其实他们能够感知声音、积累发音,对婴儿来说,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
3.说出容易发音、有一定意义的字

幼儿到了1岁~1岁半,就可以逐渐说出一些有意思的话了。这时候,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神秘的、充满乐趣的,他们会逐一地学习发音,逐渐掌握一些常用词汇,比如“妈妈”“水水”“球球”等。他们会将这些学来的话记在心里,将它们作为一种沟通工具。

可是,这时幼儿说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具有多种意义的重叠名词,比如“娃娃”既可以表示“我要娃娃”,也可以代表“娃娃不见了”;有时他们会以“声音”的特征来代称某一事物,如“嘀嘀嘀”可以象征“这是车车”“车车来了”“我要车车”等意思,成人往往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下才能理解。

这时候,幼儿虽然还不能自己说话,可是,却能理解成人说出的大部分话,只要家长说句“拿杯杯来”,他们通常都能将身边的塑料杯给你拿过来。

幼儿到了1岁半~2岁,会说一些双字语句和多词句,比如“果果”“桌桌”“走走”等。这时候,他们会在模仿成人的基础上学习语言的意义。当然,他们的语言组织还不够有条理。


4.开始与人沟通

到2岁~2岁半,幼儿会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词汇,就可以说一些简单句了。这时候,他们能够比较清晰地、准确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,能用“糖果、妈妈、给、果果、好大、好吃”等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这个阶段的幼儿,一般都喜欢和他人交谈,很好问,经常会将“是什么”等问题挂在嘴边。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发问,不仅是想知道“这是什么东西”,也是他们与成人沟通的需要。

这时候,幼儿经常会模仿妈妈说过的话,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如果他们曾听妈妈赞扬过自己:“对了,××真乖!”当妈妈回答了他们的问题时,他也会说:“对了,妈妈真乖!”

在不断的沟通与交流中,幼儿的词汇、口语会取得较大的进步,比如“你、我、他”人称观念的建立,能了解语词所代表的意义等。


5.语言逐渐活泼

2岁半~3岁的幼儿,能使用更多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,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。虽然在讲述时也会发生一些词语的错漏现象,但已经能够使用“因为”“所以”“如果”“以后”等连接词。

这个阶段,幼儿往往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,他们会时不时地问妈妈“为什么”,经常会搞得妈妈“很烦”。可是,只要遇到问题他们就会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。

到了3岁末,幼儿的语言能力会得到飞速的发展,他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认识一些直接经验得不到的东西,比如在听故事的过程中,可以知道“雪是白色的”“雪是冰凉的”;还可以通过“等等我!”等有声语言来显示其思维的结果,使活动更有目的性。

父母是婴幼儿最佳的语言教师,要对0~3岁幼儿语言发展阶段的各种特点多一些了解。事实证明,家长只有对家庭语言教育和训练的策略有所了解,才能利用这种亲子关系对婴幼儿进行语言教育。